当前位置:主页>高手秘笈>

古惑的外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古惑的外汇"是我和论坛一个朋友通过MSN交谈后,决定写的。可以说,我只是一个代笔,在文章中就用第一人称,也请大家不要误会。愿意看的就看看,不愿意的就当是个小故事。

下面,就开始了。


我是90年代初接触外汇交易这一行的.那时作外汇基本上是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型有外贸背景的机构如中信,中创,五矿,北方公司等.93年以后才有境外机构进入作外汇经纪.


一,专业的资讯设备

如今,外汇交易对于任何一个有意投资外汇的人来说可能是非常简单,上网查看行情.点点鼠标,打打电话就基本完成了一次交易。当然这是普通交易者.

在银行间,或是机构,根本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先说那时吧.90年代初没有互联网.通讯不是这么方便,报价与交易都是通过专线的。


而我的专业是搞通讯的,在一家专门提供全球金融资讯的公司工作.负责给一些国内机构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除了通过专门的线路外,主要是通过卫星传送全球资讯. 除了卫星接收站及终端设备的租金外,一年的资讯费用在1万多美金.这个还是基本费用,假如需要增加专门的交易所,金融市场的信息,还要额外加费用.

正因为这种设备太专业了、也太贵了,只有银行国际业务部门以及少数机构才有资本能够装的起。但是这种设备能够直接反应华尔街乃至全球各个金融市场的信息,虽然贵,但是对于银行外汇资金部门以及需要的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相信虽然如今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目前银行与机构仍然使用这些设备与资讯,因为它系统可靠,信息权威.尤其是安全性,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安全,还包括,不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断线.卫星与专线的优势就在于此.

据我所知(本人对2000年后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了),目前除银行外,国家的一些战略研究机构,甚至开有国际金融科目的大学也装有这样的设备.

那时能提供这样的资讯的没有几家,当然老牌的是路透社的报价与信息系统.其次是德励财经系统,这个是道琼斯的下属机构,前些年被收购了.这两家提供的都是原文的信息.那时还有一家世华国际能提供中文信息.

现在这样的专业资讯机构新增加了布隆博格,桥(Bridge)等.


当时我的工作就是安装设备,外部的卫星天线,内部的各种终端等等.

那时国家各个方面都开始与国际接轨,尤其是银行.都要上这样的资讯设备.所以那时我基本上装机日程排的满满的.

工作也越练越熟练.基本上可以40分钟装起一个卫星天线,3米直径的大锅呀.连对方位角加上调试两个小时内搞定.

二,交易室

银行跑的多了,对他们的交易室就了如指掌.

一般银行或者有实力的机构交易室的配置方面,路透与德励财经两种都要使用.因为他们各自有其自己的银行与金融市场网络.

那么设备上包括报价系统,新闻系统(专门的新闻机).图表分析系统.最主要的是交易系统.


银行间多使用的交易系统是路透的交易系统(ReuterDealingSystem),当时是dealing2000系统.相信资格老一点外汇交易员,对这个比较了解。

这个交易机非常的有趣,你出的价格在报价机中能够直接在专门的全球报价系统显示出来.通过交易机,只要输入对方的银行代号,交易员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对手同时询价.即时择优选择汇价进行成交.中行中行在交易系统中的代号是BCDD.

而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只是价格,并不知道是谁报出来的,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这个也不太重要.即使是路透与德励财经上面的价格也是参考价格,不是实际的交易价格




在专业的报价系统中,能够显示出是哪个银行报出的价格,例如美国大通银行、英国劳埃德等等。


当时国内外汇对外报价主要是中行与交行.

客户在银行的要价也可以显示出来,当然可能显示的就是中行的.比如:日元显示:JPY116.0007BOC,BOC就是中行但简称,这个就是和国际上银行之间的直接报价。

即使你是银行的客户,你也能够直接看到报价,当然这个只局限于机构投资者。那时一些大户就直接在银行或机构交易室做单.因为人数少,所以基本都互相知道,在当时京城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到实时外汇价格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如国际大厦,赛特大厦,京城大厦,亚运村汇园公寓的G,H座等.因为这些地方都有路透或德励财经的卫星天线.


交易员在交易的时候,能够和他的买卖对手直接交流,就像我们现在上QQ和MSN聊天一样,
通过键盘在终端上敲出来.当然是简练与专门的语言.

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话,用英语.

因为交易室有扬声器,可以把交易实况播放出来,客户可以在场听到.这个体验非常过瘾的。
因为大笔大笔的交易就在你的眼前.


比如,

对方银行:HIBANKOFCHINA,CALLINGSPOTCHFFOR5USD,PLS

译文:你好,中行,请报500万美元的瑞士法朗的出价.

你方银行:37/41

译文:1.3237/41,(除市场极具动荡外,一般不报大码)

一般来说,有价格就买或者卖,但是银行不一样,还可以讨价还价,对方可以接着

要价问:AGAINPLS?

译文:能再给一个价吗??

你方银行:ITISTHEBEST

译文:这个是最后的价格,(一般报价尽量满足询价方的要求,但是不能一味迁就,若不想讨价还价,就立即表明态度)

对方银行:5YOURS

译文:卖给你500万

你方银行:OKDONE,AT1.3237WEBUYUSD5MIOAGAINSTCHF........

译文:成交,在价格1.3237我买500美元瑞士法朗....(后面是报出你方在海外结算银行的帐号等等,)

交易是非常激烈的,过程非常的短,没有一点废话,非常的简洁。

在交易机上双方确认后就按回车键,交易机的键盘是特制的,比一般的标准键盘大些,按键中间是圆的,数字键醒目明确(多按,少按就错好多钱呀!!!).那个回车键最大,就像游戏厅中的大型游戏机的按键,确认得使劲"拍",所以交易员爱说:"拍了一单".呵呵.

相信老交易员对电话枕头很有感情.这个是卡在电话上的一个小气枕头.放在肩膀上能舒适些.可以长时间放着.有时你可以看见交易员肩上有3个电话同时在讲,很有意思.

虽然有头戴式的耳麦,但似乎大家都不爱用.爱听着扬声器中的交易实况.

老大(首席交易员)的台子上一般还有麦克风.和现在那种电脑用的差不多.




三,初学交易

我和这些交易员混熟了,因为不明白这个是怎么回事,就有交易员朋友给我讲解外汇知识与交易原理流程.并告诉我说你可以学习试试哦.从此,我就与外汇投资有了爱恨交加的缘分.


在白天自己的工作结束后,晚上就泡在交易室中.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那个时候我基本没有什么资本,是介绍机构客户在银行作交易.虽然我算是客户的坐市交易员.但是我只是负责盯单,没有权限.因为初入行,怎么能做什么分析,只是客户做,下指令我执行.那么我的收益基本上是经常靠吃客户的点。

吃点这事相信大家多少都听到过。那时这个是交易室的惯例.银行或机构方面当时治理没有那么严,他们交易室人员可以吃的点作为部门收益,最后月底统一结算,给大家发奖金.

我不属于他们的员工,只是看我自己客户的单子.但是和机构熟悉了,他们也会把我吃下的点返还给我.

一般都只是吃客户赚钱单子的点,主要是因为赚钱时候客户不会太计较两三个点,但是对于一个交易员来说,这个反应要非常的快。客户电话里向我寻价,我直接向交易室或外场要价,外场报给我00 07的价格,我嘴里就得脱口说出03 10,慢了绝对不行,因为这些客户可都是做"球"(交易单位百万)的人。英镑100个点就是10000美金,基数大的话,两三个点就非常多了。


当时他们银行交易员不会持仓很久,他们要根据自己银行的外汇资金情况进行操作,锁定风险或平衡敞口头寸,自营投机控制在大概二三十点就差不多了。绝对不准过夜.非凡情况他们的老大,首席交易员决定是否敞口过夜,但是必须将止损指令放到在澳洲市时间交易的外场合作银行.

我就比较幸运,因为我客户的胆子比较大,经常敞口很多头寸过夜.那我就得盯到收市,早上还要打电话到交易室问早开盘.这样对我了解市场,学习技术很有帮助.

慢慢的客户满足我的尽职,开始锻炼我,逐步给我些机会.

刚开始只是要我做平仓操作.并逐步给了20-30点的浮动.答应我自主在这个范围内寻好价平出来.亏20点也不会责怪我.出来的价格好的话,客户能给我3-5个点的佣金.这个就比较好了,不用吃点了.而且可以锻炼人.在客户斩仓时,我绝对马上出来,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再有这时吃点有点孙子.

但是,有一次,我却挨了骂!!

记得那次是指令我平仓,也是给出价位浮动20点,在晚上2点前出清.我当时觉得市场惯性还有些,就一直Hold着,守着没出,一直多跑出了70点.客户在收盘前3:40打来电话问收市情况,知道我还没出就急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令我马上出了.

当时我挺不服气的,但是后来随着市场教训的增多,明白了为什么客户要发火.

我的客户虽然不是什么市场高手,但是他80年代末就做新加坡石油期货与伦敦铜多年,对风险控制极严.他后来对我说,我是新手,更要严守交易纪律,新入行就非凡顺没有什么好处.钱有的是赚的机会,但是违反纪律会慢慢控制不住自己.会酿成大祸.

这么多年的体验,告诉我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