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汇客杂谈>

逃之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倒不是讳言,文言文中“走”就是逃,反而是现代人忌讳这字眼,什么转移呀,撤退呀,总要粉饰一番。唉,也是人之常情,逃终究是狼狈的,什么落荒而逃、东逃西窜,莫不如此。但兵法既然如此说,该逃的时候还是要逃的,否则哪来的死里逃生、逃之夭夭、逃出生天、溜之大吉?
  如此,又如何解释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灾难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先不去管它。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俠倚碧鸳”想来很多朋友都通读过,金先生书中的绝顶神功确是匪夷所思,但主要是打人用的!因为所书所写多为英雄豪杰,这是塑造人物形象所必须。但幸而先生未曾忘记除了“出手”的,还有“收受”的,为了保证书生气的段誉和流氓气的小宝能在江湖行走中保得性命,二人由此习得了另类武功,从中可引申出先生对“逃”字的见解。
  最早被先生授之以“逃”的不是别人,竟是郭靖,这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不过,此一节中传授的并非“逃”的功夫,而是“逃”的道理。
  话说“江南七怪”[其实当时已只剩得“六怪”了]将各自技艺大致传授给郭靖后,放手将他送上江湖路,因为必须的阅历是“任何师父所不能传授的”,只能亲身经历方能真正领悟。行前,师傅们照例进行了“离别演说”,如下:南希仁便和往常一般,逢到轮流说话,总是排在最后,当下说了四个字:“打不过,逃!”他深知郭靖生性倔强,宁死不屈,要是遇上高手,动手时一味蛮斗狠拚,非送命不可,是以教了他这意味深长的四字诀。朱聪道:“武学无底,山外有山,人上有人。恁你多大的本事,也不能天下无敌。大丈夫能屈能伸,当真遇上了危难,须得忍一时之气,这叫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却不是胆小怕死。倘若对手人多,众寡不敌,更不能徒逞血气之勇。四师父这句话,你要记住了!”
  小说后面还有交代,意指郭靖比较“憨”,内心里有六个字倒是本能反映:“打不过,加把劲”!总算他是老实人,还经常记住师傅教诲,打不过多半还是要逃的,不过由于脑筋太直,“打”是必定要打的[否则怎么知道“打不过”呢?],幸好总有阴差阳错,保住了性命。
  从这一段可知金先生的逃之诀:“打不过,逃!”
  大理段公子所学是“凌波微步”,山洞中磕1000个响头得来的,帛卷的最后一行写道:“猝遇强敌,以此保身,更积内力,再取敌命。”
  段公子是为了逃脱练武而离家出行,却为了“神仙姊姊”苦练本领,可见金先生笔下的人物,无论“上流下流”,都有“爱美”之天性。此话不提,就说段公子练那女子的步法,差点就“中风”了,用书中的原话是“走火入魔”。因为这步法是上乘武功,而段誉毫无内力,于是弄得气血翻腾,全身麻痹。待到后来吸饱了别人的内力后,走起路来当真是“飘飘欲仙”了,甚至可掠萧峰之锋芒,用萧峰的话来说:“在十数里内胜过他并不为难,一比到三四十里,胜败之数就难说得很,比到六十里之外,自己非输不可。”
  这一段,金先生的逃之诀是:“猝遇强敌,以此保身,更积内力,再取敌命。”但这里还点了点逃只是策略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更积内力,再取敌命”。
  但若要说练出“逃”之法门登峰造极者,恐怕如金先生笔下之上乘武功,难分高下,但令到先生赞不绝口的,却只有受宠的小宝一人可得。
  话说独臂尼九难收了韦小宝为徒,回京的路上授他以武功,也不必多说了,小宝不玩这个!九难无可奈何之下,给他“盖棺定论”:“你我虽有师徒之名,但瞧你性子,实不是学武的材料。”不过九难倒也颇有师德,没有弃之若履,反是苦思苦想之后,教了套小宝“学得会的本事”。大家注重,即使同为“逃”术,但还是多了一番解释,以示“此人非彼人,此术非彼术”[和公子比],且看九难的说法:我铁剑门中有一项“神行百变”功夫,是我恩师木桑道人所创,乃是天下轻功之首。这项轻功须以高深内功为根基,谅你也不能领会。你没一门傍身之技,日後碰到危难,如何得了?我只好教你一些逃跑的法门。
  不过小宝倒不在乎这个,立马总结了一下:“脚底能抹油,打架不用愁。”并对此功夫大感爱好,终究学有所成,令九难也大出意外。金先生借九难之口“赞道”:“看来你天生是个逃之夭夭的胚子。”
  由于韦小宝天生滑头,有事没事都溜得快,要被逼到用神行百变的绝路很少,总共就用了六次,真正称得上凶险的,是和神龙教主死前的一场打斗。这一节金先生再次加了个注脚:这“神行百变”是铁剑门特技,再加上木桑当年另创新变,实是精奇奥秘之至。韦小宝“神行”是决计说不上,那“百变”两字和他天性相近,倒也学得了三四成。因此虽非武功高手,却也算得是当世武林中数一数二逃命的“高脚”。
  这一节金先生未再对“逃跑的法门”进行评述,但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些意思:首先,这是一门防身术;其次,要练到高深处,还得有内力和天赋;即使“擒拿格斗”嫌苦嫌累不肯学,学点“防身术”也挺有用的。
  或许先生书中还有其他述及“逃术”的妙论,也不再列举了。仅此三例,已可参详出不少东西。
  第一,逃是为了保全实力。
  这里又要提“三觉”了。先知先觉的,如韦小宝,闻到了危险的味道就逃得远远的,
  自然逃得从容,甚至有闲情扔只鞋到另一条道上,甚至可赶着牛马拉着树枝尘土飞扬,甚至可倒挂羊于战鼓之上等等,这是逃之上乘功夫;后知后觉的是段公子了,此君多情如父,一生只识女人香,每每大难临头才有所醒悟[弟兄们还记得马夫人那场戏吗?],不过幸好是不乱方寸,还想得出应急之策,因此受的多是皮肉之苦,此为逃之中乘功夫;最后就是不知不觉了,以郭靖对师傅训导的理解,是要打过了才有分教的,为什么呢?“不打怎么知道打不过呢?!”可是,打到“打不过”的时候,又怎么能全身而退呢?所以经常遭受重创。若没有个冰雪聪敏的黄蓉,死一万次也不多。
  鸡蛋和石头较量时有三种选择:逃吧,哪怕是“滚”呢!将来变成小鸡再来啄你!此其一;撞一下试试?撞不过再跑嘛!此其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了!
  好在散户在证券市场上没什么原则立场问题,不必上升到大是大非的高度,嘿嘿,所以“骑墙派”赚得最多。
  当然,这对于英雄人物不适用,男儿膝下有黄金,所以项羽会站着死,所以韩信能跪着生。这里要说高不高明,恐怕就玷污了英雄气概,不作评述了。
  但是,无论哪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星星之火是受不了暴风骤雨的!要想燎原,就必须懂得生存。
  第二,逃是为了东山再起。
  逃是不得已,本身并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就比如足球,防守的结果是什么?是胜利?!
  防守是为了反击,这就是防反的要诀,也是“逃”之要诀。
  试想想,若郭靖没有降龙十八掌、段誉没有北冥神功、韦小宝没有宝衣匕首,又如何能逃出生天?!假如卧薪尝胆只是为了苟且偷生的话,勾践只能成为一个经典的笑话人物。
  因此逃是为了战,假如逃是为了逃,那么永无宁日,假如逃是为了战,那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体会十年磨一剑的感受吧。
  在证券市场上要不被消灭,只有拼命的热情是不够的。不屈如鲁迅先生者,也反对这种冒进主义,先生关于“赤膊上阵”的妙论,弟兄们可参阅。因此,无论是城市保卫农村还是农村保卫城市,都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关于迂回,关于策略,一句经典的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战与退取决于决策者的眼光。即使逃[撤?退?],也有许多讲究,最可怕如驼鸟,只将小小的头藏在草丛里。
  用蒲松龄老先生的话做结束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