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经典书籍>

写一个操盘手的心理历程的书的介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一、金融投机的非凡体验:苦海,地狱,天堂

操盘手青泽著《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副标题‘独自徘徊在地狱与天堂之间‘。这个副标题揭示了作者从事金融投机业十余年真实感受。天堂代表成功体验,地狱代表失败体验,如此感受皆来源于交易成败得失,将金融投机体验比喻为天堂和地狱既沿用了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华尔街的说法,更准确表达了中国股票期货操盘手切身体会,不论在哪里或在什么时间进行投机交易,这些体验都是一样的。作者还用下面一段话概括金融市场特征和投机者境遇:

‘我总以为投机市场是一个苦海,茫茫无边。大多数人即使经过艰辛的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在交易中学习、积累了无数的知识和经验,最后也没有绝对保证,他一定达到期成功的彼岸‘

天堂感觉对大多数投机者来说,或许只是稍纵即逝的梦想,更多时候他们所面对的可能是地狱感觉,是梦想跨越地狱从而进入天堂却又难于跨越的苦海。

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操盘手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我想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判定:一、大多数投机者成为市场中的输家,只有少数人成为赢家,这个事实像定律一样存在,现代金融市场诞生一百多年以来没有改变过,作者观察四周的现实也如此;二、作者作为一个始终参与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投机者,对探寻交易成功之难之苦深有体会,金融投机对一个交易者有极高要求,而大多数投机者并没有符合要求。

人们一般习惯于将不轻易做的事或事业皆视为苦海,非投机市场如此,而超渡苦海的方法也很多,如学海无涯勤作舟,强调勤为方法,又如佛语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强调醒悟回头的重要性。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亲身经历及他人经历,劝告一些人回头是岸,勿做自已不擅长的投机事业,却又要求另外一些人认真刻苦地学习跨越地狱到达天堂的方法。本书不是一部关于投机失败的书而是一部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书,书中具体记录了作者十几年参与中国股票期货的投机生涯,记录了作者如何从一个新手、老手成为高手的历程。本书具有榜样力量,定能鼓舞一些投机者,沿着作者成长的足迹,迈向成功彼岸。

作者十几金融投机生涯包括中国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真正让作者投注精力去研究的是期货交易,个中原因与期货特有吸引力有关。中国股票期货市场差不多同时产生,期货发展经历了数年治理整顿,但期货双向交易机制给不少操盘手许多交易机会,股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治理整顿,但不完善的单向交易机制加上熊牛反复交替出现,使不少操盘手难找不到用武之地。期货非凡魅力之一就是不断滋生操盘手的梦想,提供无数实现梦想的机会,它值得有所作为的操盘手认真研究,穷尽毕生精力也在所不辞。

期货市场远比股票市场波动激烈,风险大。作者95年初涉中国期货市场的感觉是这样的:‘这一年,我的命运就像坐过山车,上天入地,急速变化。‘上穷碧绿下黄泉‘,我独自一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这一切皆源于期货。‘这一年二月他参与‘327‘国债期货交易,一夜间净赚690万,而八月份却打听内幕消息做苏州红小豆出现巨亏,达到万劫不复境地。

我们知道,期货风险之大源自于它经常受到一些突发事件或消息影响,源自于它的保证金杠杆效应,而中国期货市场早期不规范发展,使期货交易风险进一步加大。不规范的市场对于市场操纵者来说可能是天堂,而对于中小投机者来说可能就是地狱,因为当时的市场就是主力机构与中小投机者凭借资金进行的博弈。像其他中小投机者一样,作者多次失败体验不完全从自身寻找原因,因为市场环境就是一个陷阱,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时中小投机者不战而败的结局。

尽管当时市场环境足令为中小投机者担忧,作者没有把所有失败原因都归咎到市场环境或客观方面,他关于金融投机的地狱之感始终没有变化,在不规范的市场如此,在规范的市场亦如此,这就说明如此感觉是超时间和地域,故而也是真实的。因此,要求中小投机者想到天堂感觉时,要多想遭遇地狱的苦痛,想通过天堂之路多坎坷,或许这正是作者经常描绘金融投机地狱感觉的意义吧。

好在本书不是关于失败的,书的主旨是一个操盘手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有不少内容写到交易失败的苦痛,也有不少写到交易成功时的畅快淋漓感受。地狱感受是会在一个潜心研究的操盘手身上发生变化的,随时间推移、阅历愈来愈丰富,这种感觉会愈来愈少、愈来俞淡薄,而天堂感觉则愈来愈多、愈来俞浓重。十几年金融投机经历已经把作者从一个新手、老手成长为高手,一次次失败与成功经验总结,让作者着实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在他的身后,地狱越来越远,而天堂闪亮在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也是写一个操盘手寻找投机天堂感觉并发现投机天堂的,只不过这个过程很艰难,告诫投机者务必有足够的思想预备。



二、本书内容特点及叙述方法

本书以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写操盘手--‘我‘内心独白的投资著作,主要内容写‘我‘过去十几在中国股市期市投机生涯。

但全书内容不完全是回忆性的,因作者目前仍然活跃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投机第一线,这决定了全书故事主体--‘我‘的经历仍然延续,决定了书中相关内容论述带有时段性,不同时间相同内容有所比较,相同的经验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市场作出极有价值的判定。举例来说,1994年7月上证择时数跌至400点,尽管市场上仍有人说要见180点,作者从市场心理判定那已是熊市末期特征,毅然决然入市抄底。事实证实他的判定是正确。到今天4年熊市把股指推低至1200点,作者根据经验再次断定,再崩盘下跌不可能,应坚定做多信念。又比如论述机构投机者的逆市交易时,既谈数年前国际期货上的里森事件横滨中男住友事件,又谈了近年中国企业中航油事件及最近发生的LME中储铜事件。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者对现实的判定基于历史经验,是历史经验的合理延伸,如此叙述不仅丰富了全书的内容,而且对我们正确熟悉现实不无裨益。

全书还是一部批判性著作,作者回忆无数次成功失败交易,不仅仅还原历史,他很注重历史与现实不同,那就是一个过去很幼雏的自我与现在一个成熟的自我的区别,以一个成熟的自我的身份和过去一个不成熟的自我进行对话,对不成熟自我进行深刻分析和认真诊断,可以说全书包含不少对不成熟的投机者审阅和批判内容,这种审阅和批判对于我们了解一个操盘手成长的心灵历程十分有意义。

本书全面地揭示在一个非凡环境下中国股票期货操盘手成长的非凡历程。这里面第一个非凡是环境非凡,中国股票期货市场发展十年有余,大部分时间发展并不规范,不规范的市场加上刚改革开放形成的畸型的投资投机理念,使市场乱象百出,作者的交易理念多少受到影响。第一个非凡是面对知识经验缺乏,作者认为操盘手成功要害在于内省,在于心灵与市场不断碰撞中受到砺炼和完善。对成功要素理解不充分,使作者走了不少的弯路。

不可否认,强调内省与操盘手缺乏外界帮助交流的环境是有关系的。金融投机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取的,是不务正业的表现。选择金融投机不符合既定的生活道路,一句话不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培养的目标。假如不是出现中航油事件、中储油事件等,我们不知道迫切需要金融专才。假如不是性格决定原因,作者也不会以金融投机为职业。中国股票期货市场开放是一个不充分性开放,完全资本项目不能流动,境外资本不能进来,境内资本不能出去,这造成了我国操盘手市场知识缺乏、理念落后的局面,而且操盘手的知识多为教科书上本本,不适应中国市场实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操盘手多了一个扬弃本本适应中国市场的过程,也多了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没有必要的师承,没有可行的指导办法,只能靠自已在与市场的无数次交峰中体悟,成功了是自已的,失败了也是自已,批判自已甚于对现实批判,批判熟悉主体甚于对熟悉客体批判,是他们主要思想特征。当我们看到为了解真正自我,作者用夸张的语言对失败交易心理作毫无留情分析的时候,不难看出是这种思想特征的表现。

事实上一个真正成功的操盘手成长并不完全靠内省,他需要接受别人非凡是大师经验或接受外界环境影响。索罗斯很强调他的市场理念受波普尔哲学影响,巴菲特承认他是价值理论者格雷厄姆的学生。作者也不例外,后来他也认为上世纪初美国金融投机大师里费默交易思想对他的成长非凡是正确的市场理念形成至关重要。中国股票期货市场诞生提供了作者施展才华的机会,且中国股票期货市场发展初期诸多不规范事件也激发了作者思考能力,对正确的投资理念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揭示以心灵历程为主线的操盘手成长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交易本质的理解。交易本质是什么?就是借助交易者心灵不断完善达到交易成功的目的。这种熟悉曾长期存在,在作者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又为作者最后所否定,当然不能说完全否定,只是说在这种熟悉中添加了新内容。交易本质不完全或单纯是主体性的,在完善熟悉和行为主体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熟悉客体研究,两方面有机结合才构成对交易本质的完整理解,经历无数次交易得失之后,接受了一些成功大师思想精华之后,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前过于强调投机主体的内在力量、轻视甚至贬低偶然因素对投机者人生和交易的重大影响是不明智的,也不可取。‘结合作者关于交易本质熟悉的前后变化,我们有理由说本书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国内操盘手市场思想变化过程,包括与交易业绩、人生境界相关的诸如市场理念、交易策略、心理素质、交易本质等重要概念的熟悉发展过程。



三、一个职业操盘手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写一部以回忆为主要内容的投机著作,需要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评价,这个历史包括自已本人,也包括与此相关的人和事。那么评价历史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个操盘手如何对待历史上一次有意义的交易是很重要的,因为对历史评判会影响到将来行为结果。犯同样的错误在期货交易中屡见不鲜,而每次错误都有是不同的也屡见不鲜。假如对历史评价不准确不客观,将来出现的一些行为结果就难于理解。假如评价标准或尺度正确,则将来出现的事件必然性就了解于心。一个操盘手成长离不开对历史作正确评价,离不开历史经验,只有走出错误的历史阴影才能走向真正成功。

作者对327国债成功交易的评价成为正确熟悉评价标准的典型。感觉正确加上豪赌的心态,使这次做多国债期货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当时他对交易的评价显得有些飘然,强调了主观能动性作用,比如良好的市场感觉和不畏惧、充分自信的心态。当时作这样的评价很正常,因为符合一般人‘成王败寇‘的原则或标准,但是同样是所谓好的感觉和不畏惧的自信却酝成后来无数次交易失败。

今天看来用成王败寇的观点评价职业操盘手某次交易既不科学也不明智。为什么呢?因为金融投机是一个复杂行业,某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理由都不一样,人们的评价不是以偏概全,就是从自已的需要或熟悉水平出发,评价之不正确现象极为普遍。金融投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必须符合时间这个尺度,长期成功或总的成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对于一个职业操盘手来说,一次成功交易的评价不是独立而是整体性的,评价正确有利于将来成功,否则酝成下次交易失败。操盘手自我评价就更加困难,因为涉及到如何了解自已的问题,但成功要求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成王败寇的观点完全失效了吗?假如我们把成功交易所涉及的内容或要素进一步细化,这个标准是唯一性,比如一个交易策略选择合适与否。作者抛弃了长期使用的短线交易策略,选择了中长线,其中优劣判明断标准是:哪一种策略交易能使作者赚到大钱。中长线能使作者赚大钱,故认为是一种好的或有效的策略。不但交易策略选择标准如此,就是帮助我们熟悉市场的理念优劣判定标准亦如此。作者市场理念经历多次变化,单纯的从价格实体角度理解市场,辅助于K线或各类指标分析,到从主体行为角度即主力操纵市场角度理解价格波动,辅助于图表分析,再发展为接受投机大师理念,从市场基本条件出发分析价格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不唯主力马头是瞻。哪一种市场理念最好,当然是后来的,因为它切合商品市场实际,能帮助作者理解价格趋势变化,使中长线交易策略得以实施,使作者交易业绩处于最佳状。

索罗斯很自得他的反射互动理论,自得的原因不在于其中有多少科学成份,自得的原因在于借此他能发现金融市场大的变化,并赚到很多的钱。上世纪初投机大师里费默也说:他的伟大发现在于人必须研究总条件,衡量条件,由此能够预知可能性。不论是索罗斯喋喋不休地介绍他的理论还是里费默说自已关于市场的熟悉是伟大发现,其背后支持他们自信心的还是借助这些理论他们取得了良好的投机业绩。金融投机理论是根据实用原则来判定优劣的,那种单纯追求理论上的完善而不注重实践效果是不可取的。

作者交易策略市场理念变化遵循实用原则,以业绩最优作为确定策略和选择理念的标准。原则正确,标准无误,是否意味着作者所得到的结论完全没有异议呢?我们用书中引用柏拉图的一句话来帮助理解问题--‘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人们总希望经过思考得出普遍性结论。作者从自已的交易经验出发否定短线交易的可行性,对国内期货短线炒手成功表示怀疑,认为那是媒体炒作的英雄。作者在叙说期货投机的地狱感觉时说,他接触无数的投机者,真正还在市场上的已很少。事实上在我国期货市场里既不乏成功的短线炒手,就在我们四周也有不少期货交易成功人士。从作者交易经验和接触范围看,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或者是符合逻辑的,但是作者的经验又是有限的,经验有限性轻易使结论带有偏见,对短线交易否定便如此。

当评价自已与别人发生联系时也出现类似局限性。因酷爱期货并能从中赚钱的原因,他有意无意影响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都参与到期货投机中来,但结局都无一例外地惨。作者带着自责的心情谈起此事,将自已视为冥河摆渡者。冥河就通往地狱之河,作者认为自已在充当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有两种情况促使一个投机者到这个市场来,一是完全自愿找上来的,二是别人鼓动诱导的,但是两种情况动机都是一致的,即找天堂赚钱来,最终结果如何不是别人能决定的,有的人来到这个市场有受别人诱导的因素,后来发现这个市场很好,很适合自已并终成赢家,他会责怪别人诱导进来吗,显然这里作者夸大了自已作用,对事情的概括也没有普遍性,因为摆渡的目的地既不决定摆渡者,摆渡的目的地也不仅地狱一个,还有天堂,还有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的陆地。

对历史评价的局限性不妨我们对作者所作所为意义的熟悉。对历史或者每一次交易经历的评价活动一直贯穿于作者的投机生涯中,形成一种习惯,他终于一步一个脚印从交易新手,老手,高手走过来,与这种对历史的积极评价分不开。这里作者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哲学家的工作,从每一次交易感受和经验中体会和总结成功的交易哲学,与哲学家‘从感觉世界‘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的工作如出一辙,这项促使作者形成成熟的市场理念、正确的交易策略安排及良好的人生态度。



四,一个职业操盘手成长历程的描述

作者用‘误入‘期‘途‘形容自已是如何来到期货市场的,不经意的事业选择却很符合他的个性。他以调侃

的笔调写自已的个性如何散漫、如何不喜欢平淡的生活不喜欢事业单位上班等。期货交易除了自已和每日波动的市场没有别的,这很好。把这个感觉坚持下来就是十几年。

纵观作者十几年金融投机生涯,潇洒的人生背后心灵经历极其复杂,这种复杂实际折射出从事金融投机业的艰难。人们常用摸着石子过河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之艰难,其实中国期货投机者成功之艰难要甚于此,非凡是早期的投机者,他们没有过多的精神预备就贸然进场,没有最起码的基本知识,没有师承。中国改革开放是循序渐进的,可控制、可支配的一个理性进程,而早期的投机者个体开始进入市场时,市场就十分不规划,市场操纵行为十分盛行,市场理念十分畸型,投机者的理性在这样的市场中被抛到九霄云外,漫天风险不期而至,用摸着石子过河确实难于形容他们一惊一诧忽喜忽忧的心情。他们正是在适应这样的市场中成长起来。作为其中之一典型,作者叙说了走向成功的几个主要阶段,括概了不同阶段操盘手思想行为特征,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对于一般投机者正确熟悉自已、提高投机的理念、方法技巧等具有现实意义。

新手为何是长期的

十几年金融投机生涯作者感慨最深的是两个‘长期徘徊‘:长期徘徊于新手与老手之间,长期徘徊于地狱与天堂之间。这两个长期徘徊既有中国资本市场非凡性影响的因素,也有作者思想熟悉因素。中国资本市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操盘手生存状态,早期中国资本市场尤其股票期货市场在主力操纵下复杂多变,参与其中的中散投机者每次感觉都是不一样的,327国债期货给你一种感觉,而605、607咖啡期货给你的感觉又完全不一样,有些交易经验刚刚总结出来,在另一个市场完全不适用,又必须推倒重来。总之,市场不规范所表现出的不可猜测性造就了作者经常像新手的感觉,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中国期货市场治理整顿。同时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理念、好的交易策略等,作者大部分时间仍然靠本能驱动不断地从事短线交易,一些错误反复出现,表现在心理上是困顿、迷茫与交易冲动交织在一起,这些交易行为心理表现显然就是新手所有的特征。

长期徘徊于地狱与天堂之间,则说明作者长期以来交易业绩不稳定,时而大赚时而大亏,要么是不断交易却斩获甚微,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大喜大悲,悲喜无常。交易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你总有是徘徊于地狱与天堂之间,一味给你地狱之感,你会绝望,会放弃交易,痛苦随之解除,一味给你天堂当然你乐不可支,你感谢上帝,这时你离神最近。而地狱与天堂之间徘徊,你既忍受着地狱之苦又不放弃寻找攀上天堂的阶梯。这个长期徘徊着实说明不弃不离金融投机和寻找稳定的投机赢利模式之难,加上第一个长期徘徊则说明一个操盘手成长道路之难。

两个长期徘徊事实上说明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长期以一个新手的姿态进行交易,有的新手的交易经验和体验。作者将一个操盘手成长过程分三个阶段:新手,老手和高手,书中更多写的是自已作为新手的经历和体验,或许读者更感爱好的可能是老手或高手是如何交易的,但作者的安排却非如此,这与作者对新手高手在态度有关,更与作者成长的真实性有关。在书中作者并不认可市场中一些老手表现,道理懂得很多,经验也不少,不亏大钱但也不赚大钱,而高手是作者追求的目标,最高的高手应该是顺乎自然的,以无法胜有法的,高手是最难于叙述的,加上谦逊态度,他着墨高手的地方确实不是全书主要部分。不过明白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成功成熟的自我与一个不太成功不很成熟的自我对话的投机著作,对新手的分析评点过程就足见高手对问题的熟悉,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般投机者要求,投机者可以从高手的分析评点中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提高交易思想和水平的作用。

什么样的操盘手是新手?有两种判定标准,一种从参与时间看,参与金融投机时间短、经验少者就是一个新手,另一种从市场理念、交易策略、心理素质方面看,市场理念混乱、策略安排失当、心理素质不成熟者也算新手。不过两种判定标准可以综合起来,用后一种判定就可以了,因为新手或刚进入市场的投机者常犯的错误不超出以上几个方面范围。根据作者早期经验,新手交易特征表现有如下方面:迷信猜测



一个刚进来的交易者做了几次赌博式的交易后,会把心思放在对市场的了解判定上,认为只要对市场判定正确就能赚钱,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其中包含一些很不成熟的理念就是对猜测市场的迷信,将猜测对错视为交易成功要害要素,更多时候交易目的或作用都在于验证猜测结果。早期作者为满足这种需要,开始认真学习了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分析方法理论,并将台湾版的《股票操作学》视为圣经。

从今天观点看对猜测的迷信有心理因素,非凡受到记忆具有选择性的欺骗,人们只记住曾经正确的猜测,对失败的猜测轻易遗忘。另一方面迷信猜测的背后是对市场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熟悉,过份强调了市场的可猜测性,忽视了市场变化的复杂性。根据作者多年经验,金融市场猜测非凡是短期波动猜测像算卦,纯粹是追求心理需要或迎合某种信仰的结果,没有什么科学成份。

一方面市场不会因为新手迷信猜测有所改变,它仍然表现出足够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手也不会轻易放弃对猜测的迷信,新手不断学习各种分析方法(这里主要指技术面分析方法),不断进行交易实践,某一次成功会认为判定正确,某一次交易失败则被认为猜测方法不精,没有认真想过市场难以猜测或者市场不确定性存在对交易结果影响,更没有想到交易策略安排或应对不测方法的重要性。

本能交易

不碰南墙不回头。新手一般不会轻易对自已的交易行为丧失信心。指导交易的理念方法可以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他想从这个市场赚钱并确信能赚钱。猜测方法之不精及迷信猜测包含的交易理念不正确带来的交易结果肯定不会好,怎么办呢?新手这时最轻易做的就是变更指导思想,靠本能靠感觉交易,可以这样说本能交易是交易者在猜测能力中止的地方滋生的一种交易方法,是交易者一种过份自信的行为表现。本能或者感觉确定能帮助人们判定,但必须是一种好的本能感觉,刻意寻找这种感觉则会变成一种坏感觉或不正确的感觉,许多时候新手的交易仅凭本能冲动,欲望驱动成交易主宰。

短线交易和逆市交易

新手交易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性交易,满足自我证实需要比如证实分析、证实感觉如何,短线交易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进行的策略安排。事实上,从作者长期交易结果看,短线交易小部分证实一个可行的猜测方法并不存在,猜测对错各占50%r比例,不会因为他的努力有所改变,而大部分证实市场感觉,感觉却极其不可靠!

短线交易的感觉被作者括概为是一种满足不健康心理要求的结果,不健康心理要求对交易者危害极大,95年苏州红小豆一役失败就是在缺乏自信没有判定力情况下完全轻信内幕消息的结果。这次交易失败使作者充分熟悉到操盘手心理状况的重要性,他说:‘在期货交易中,一个人的心理、精神状况远比他拥有的市场知识和猜测技术重要得多。‘

一个操盘手心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策略方法选择,短线交易如此,打听内幕消息如此,逆市交易亦如此。作者分析大部分中散投机者都存在顺势交易的心理障碍,看不清趋势,主观认为价格高或低,或贪小便宜或耍点小聪明,结果进行了无数次逆市交易。中散投机者者的短线交易大多数都是逆势交易。

市场理念单纯,与主流市场理念相差很大

从早期作者对技术分析迷恋看,他走的是一条只关心市场价格波动并追寻这种(短期)动赚钱的道路,有时赚钱也算歪打正着,与当时主流市场理念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的市场极其不规范,市场主流的赚钱理念是操纵赢利,主力机构凭借资金规模和控制现货仓单决定市场方向,基本分析不灵验,技术分析则成为主力机构的陷阱,市场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示可猜测特征,当时中散投机的主流性赚钱理念是打听内幕消息。

单纯关心市场价格波动,将价格波动现象视为一个封闭的动态实体,价格波动说明一切,对市场主体非凡是主要主体的行为意志,对市场基本面等皆没有引起注重,这些都是典型的技术面分析者的做法。技术面分析或许有他的可行性,不过从早期的经验及市场不规范表现看,这种分析带给作者的好处大打折扣,以致于作者在总结新手赚钱的原因时说,其中分析的成份经验的成份小,机遇运气的成份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起了一定作用。

新手交易体验是痛苦的,短暂满足求新求变和肤浅薄认知的快感之后,交易者就面对严酷的帐面缩水和百思不得其解的认知困惑。短线交易不断地满足一种情绪化要求,实际上是执着于一种方法追求的结果,不断试错的痛苦远大于帐户缩水本身,自信心和精力也受到了严重损耗,这是真正的地狱经历。

作为新手作者称不上完全失败者,准确的说是成败参半,一半是痛苦另一半是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总结了失败教训,也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是精神财富,成功更是,后来每当交易陷入迷茫时,作者从作为新手的交易成功中汲取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作者对市场中一些具有多年经验的老手不认同的原因在于,那些老手把握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头头是道却行为过于谨慎,做的与说的相去甚远。与那些老手相比,他倾向于接受有成功表现的新手,所以对于新手持既否定又肯定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事物熟悉辩证客观。

假如将新手与老手作一个比较的,新手行动的成份多些,思考的成份少些,而老手则相反,思考的成份多些,行动的成份少。新手行动自于一种本能冲动,经验之不足使其思考不深入;老手则三思而行之,明辩了许多是非,加深了对市场理念理解,熟悉到交易策略安排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等。假如我们忽略了作者在这个时期的思想行为分析,相当于找不到一个操盘手打开交易天堂大门所需要的钥匙,凭助老手这根善于思考的拐杖,作者终于走出新手交易的泥潭。



与‘魔鬼共舞‘的理念方法

‘与魔鬼共舞‘这是已是老手的作者提出的理念,其中包含一些值得注重的思想变化。

他注重到市场操纵主体--庄家的存在,承认了庄家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这种熟悉与早期单纯从技术分析角度理解市场完全不一样,这种熟悉多少符合当时流行市场理念。究竟市场不规范、机构主力与中散投机者博弈之残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熟悉到要想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赚钱不能不考虑市场特征,他开始放弃了西方市场知识包括分析方法的本本,换一个角度理解市场本质,了解市场主力意图行踪成为研究的重点,这个时期的交易大多是在这样的研究成果指导下进行的,交易经验也多是一些在不规范市场背后下的生存发展之道

对市场主体的关注,加深了作者对市场价格波动不确定性熟悉,这与早期认为价格是完全明确可知的不同,机构与中散户博弈的多变性决定了市场价格表现的不确定性。明确这种不确定性熟悉之后,作者强调了交易策略方法的重要性,这是作者交易思想的重要转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些交易策略方法变化。

为了不让市场牵着鼻子走,他提出了走在市场前面的理念和方法。什么是走在市场前面的理念方法呢?他谈到运用移动平均线的心得,认为分析模式和赢利模式都是预先设定于头脑中的,市场符合条件时采取行动。索罗斯谈到走在市场面前时更多讲的是交易者洞察秋毫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作者这里讲的是模式设定和运用,是原则和策略方法,原则方法先行才能保证不交易盲目,才能真正做到不让市场牵着鼻子走。

初尝中长线交易的好处

以市场主力行为意图为研究对象开始,作者交易策略选择发生了变化,短线交易不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选项,作者自觉地进行中长线交易尝试,也认真总结早期成功交易经验。过去的那种指导交易的分析方法,例如K分析、指标分析等终于为图表分析所取代,在作者看来只有通过图表分析才能发现主力意图和行踪。这种分析与中长线交易策略很好结合一起,成为作者成功交易的基本前提之一。97年下半根据新的思想方法进行交易,在大连

大豆和郑州绿豆市场上获得良好收益,仅一个多月时间收益在60%以上,加上参与其它市场交易,这年下半年帐户本金翻两倍。

为什么这时候作者能专心中长线研究并有意识地选择中长线交易呢?他认为是经验在起作用,用他的话说,通过抓住市场重大波动来赢利的交易模式,在早期交易自已远没有这样的胆识、魄力和长线持仓的勇气。当时识之没有表现在没有一个好的视角理解市场大的波动,表现在即使用了中长线也没有应对市场风险更好的手段,而没有勇气则表现在是否放弃短线交易上难于择抉,究竟欲愿或本能冲动支配着自已。后来作者明白了一些道理,中长线交易策略的形成需要交易者坚持一些基本原则,禁欲就是其一,只有放弃无意义的交易欲愿,才能形成中长线交易策略。

不论是短线还是中长线,任何一种策略背后相应有着不同的思想行为方式,例如中长线是既定好的,不计较局部或短期价格变化的,不追涨杀跌,反向思维,更宏观理解价格变动实际,适时逆短期走势入市等,这样的思想行为方式也会使交易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事实上,这个时期作者交易心理与策略选择发生良性互动,良好的心态帮助其选择和坚持了中长线策略,而中长策略运用则使作者心态十分放松,似乎找到了离开投机苦海、摆脱地狱之感的方法。

评价操盘手与股评家

尝试中长线交易与反思以往交易方式似乎同时进行。短线交易不仅短视,限制了作者对市场作更深刻宏观的了解,而且短线交易造就了无数的逆市交易,它的危害极大,使逆势交易不自觉地存在,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之进行全面清算。尽管作者从自已交易经验出发得出否定短线交易的结论没有普遍性,却通过这样的思想活动顺利地完成了交易策略方法转变,而且否定一种交易策略方法的同时也实际上否定了支持这种策略方法的市场理念,有利于把作者分析市场的视角引向广阔,这对于后来中长线交易策略方法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交易策略和方法使作者交易思想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他重估猜测在交易中的作用上,不再将猜测视为成功的要害要素。从迷信猜测不将猜测视为成功交易的要害,这是重要的思想转变。

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已思想变化,作者澄清操盘手与股票家期评家的不同。这两类人都是市场参与主体,他们参与方式并不相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股评家期评家主要解决的是猜测问题,任务在于判定市场价格在未来是涨是跌;操盘手解决则赢利问题,交易过程复杂性非猜测活动所能比,猜测在整个交易中不是最要害的。



猜测没有原来想象那么重要,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随时间移推,知识经验丰富,猜测能力有所提高是很自然的,然而与此同时业绩没有相应改善引起作者注重,他想到其中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执行难问题。我们来看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有趣故事。

有一段时期作者曾把自已当期评家,只管对市场判定,因为他自信自已的判定很好,为了更好发挥这特长,他把交易执行任务交给助手。事实证实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助手也是人,一样缺乏执行所需的耐心和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坚定信念,心理因素在提高交易业绩中的作用必可缺少。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操盘手需要高度重视交易业绩的提高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算是操盘手的基本要求吧,股评家期评家却没有如此要求。

与此同时作者对市场的熟悉也发生重要变化,对诸多价格走势倍感意外。在总结97、98年交易经验时,作者终于意识到,市场在涨势中可以涨得离谱,在跌势中可以低得惨不忍睹,而自已主观判定的所谓顶或底都是不切实际的。一度运用于猜测机构主力目标的方法在这样的大行情面前失效了,以往的市场理念动摇了。作者感觉到意外的大波动其实就是市场趋势之势之所在,只有对其存在不再感到意外,关于重要概念‘势‘的熟悉才可能接近实际,顺势交易才可能真正成为现实。那么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价格波动大趋势呢,作者需要分析方法变化,更需要新的市场理念支持。总之,关于市场大波动意外感觉出现意味市场的认知理念突破即将到来。

老手离高手有多远?

尝试到中长线交易策略好处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处于老手阶段的操盘手还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非凡在没有形成稳定交易模式之前,还会在短线中长线之间徘徊。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赢利模式,就难抑制住短线交易冲动,再加上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作怪,作者难免会回到短线交易的老路上。要从老手成为真正的高手,作者认为是否有一个稳定的赢利模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要害。

稳定的赢利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当然离不开交易策略的选择,作者这个时期明确了中长策略是适合自已的好的策略,这才是形成赢利模式的第一步。第二步工作就是完善策略方法。策略选择与完善策略方法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前者指操盘手选择是中长线还是短线交易的问题,这种选择优劣是个性化的,即哪种策略更适合自已,而完善策略方法解决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发挥策略选择优点把握市场机会,如何将交易风险控制在一个低范围之内等。作者从如何止损入手,谈完善策略方法问题。

不少交易者都知道止损的重要性,但如何止损却是一门学问。不少人可能滥用止损的重要性,主观的或随意性进行止损,与其主观或随意进场开仓交易一样,这样的止损非但成为效益追求的障碍,而且成为一个操盘手成为最终成功者的障碍。止损的主观性往往表现在事先预定止损度或者临场止损上。作为非凡平仓策略之一,一种真正意义的止损关乎风险控制也关乎利润程度,它与开仓策略一样也是内定的,是不可预知的,有谁知道在哪开仓吗,或买或卖,开仓时机的选择包括具体价格都必须通过市场表现特征加以确认。一般人止损之难既难于心理障碍,下不了决心断臂,也难于如何做有效止损。止损真正意义表现在,在赢利与亏损的天秤上,减少亏损的法码,增加赢利的法码,从而达到确保操盘手成为最终赢家的目的。

投机者一个极其平常的止损举动在作者看来不同平常,他认为那是理性与感性的完善结合,要做到有意义的止损,首先要求操盘手态度明确、执行果敢,其次确定止损条件,用他的话说确定具体价位,当然确定具体价位不是主观或随意的,它关乎操盘手交易的最终设计理念,与入市指导的理念相联系,不违反交易最简单的思考原则--亏小钱赚大钱。

通往天堂的阶梯不是你发现了市场运动规律,通过猜测致胜,而是在尽可能了解规律的提前下,通过有效止损,增加赢利法码,减少亏损法码,让天秤向天堂方向倾斜。因此,到达天堂不仅靠梦想和感觉,要靠实在的方法策略等来铺彻你的路。从强调止损及如何止损的理念出发,作者要求一个投机者要成功,就必须成为思想的巨人、知识的巨人、及行动的巨人。

很少有人称自已是期货交易高手,尽管他在这个市场上曾获过很大成功,作者确信经过痛苦探索已经找到好的交易策略方法,对市场熟悉有大幅度提升,心态

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没有在字里行间说自已纯然就是金刚不败的高手了。上世纪初美国闻名的金融投机家、《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里费默算得上是高手吧,但写他交易经历的书名仅称他为作手。似乎高手是需要盖棺定论的,里费默被一般人称为高手,自已难以将此善终,他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结束了其投机生涯,结束了他的生命。

高手准确定义难,投机天堂的体验在一些操盘手身上还是不少见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形成对这种体验到来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以作者后期思想观念变化为例子,看看高手的思想行为特征是怎样吧。



强调师承重要性--学习里费默,全面提升熟悉水平

作者对描写二十世纪初美国闻名金融投机家里费默交易经历的书--《股票作手回忆录》给予极高评价。这部书反映一个操盘手何其相似的心灵历程,对操盘手重要思想的揭示极具现实意义。作者从《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汲取思想精华,一度将主人公里费默视为精神导师。

从此开始,作者作为操盘手的心灵历程就趋于完整了。学习、交易、感悟、喜怒哀乐构成一个走向成功成熟的操盘手全部心灵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不学习就不能进步,而且学习内容最丰富,向市场学习,向别人学习,向大师学习,向失败学习,向成功学习。。。这里不是说前面过程没有学习内容,这里强调了向大师学习的重要性,突出期货投机学习特点。在作者关于操盘手成长的三个层次概念里,学习方法和内容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操盘手层次提高,只有向高手和大师学习才有可能成为高手或大师,作者通过学习里费默提高思想熟悉和交易水平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

如上所说,接触里费默思想之前,作者对市场熟悉的视角是狭小的,这种狭小源于与他所接触的是中国期货市场,而中国期货市场早期不规范表现限制了他对市场包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全面正确熟悉,其次作者早期交易思想没有对作为熟悉客体的市场引起足够重视,仅将市场简单之视为一个运动实体如感觉到的价格波动,商品价格波动内在或深层次原因不为他所注重。这种熟悉的局部性助长了自已关于市场熟悉的盲目自信,以致于交易出现问题不会在市场熟悉方面寻找原因,经常把原因归咎于交易心理不成熟上。

里费默终身从事股票期货投机,对市场熟悉与作者有异,这令其如梦初醒。里费默说,市场价格持续大幅度波动不是诡计操纵的结果,它决定于基本条件,要求投资者通过研究总条件或基本条件预知市场变化可能性。其实基本条件就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此前,作者认为市场价格都是机构主力为所欲为的,只要看清楚主力行踪即可;接触里费默的思想之后,他明白市场真相并非如此,他的市场理念终于超越主力意志论,追寻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真正的决定性因素。里费默有关思想丰富了作者市场理念,也使他对市场熟悉更接近实际,对将来投机实践带来深远影响。

里费默市场理念是在长期交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反映了历史攸久的美国期货市场实际。作者此前市场理念有缺陷却反映中国期货市场早期实际,是对商品市场本质一种扭曲熟悉的反映,假如将这种熟悉普遍化并用于指导未来交易,不利于作者正确熟悉市场,不利于未来投机效益提高,因为中国期货市场经过治理整顿之后,商品走势已经显现出反映供需变化的特征。里费默市场理念帮助作者理解市场价格趋势运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用作者的话说从此找到熟悉价格运动‘势‘的正确方法,不再为市场表象所欺骗,这为今后更好实施顺势交易夯实了理论基础。

市场理念变化直接影响到操盘手对交易策略的理解。里费默交易理念基本特点是肯定市场大波动可分析性,认为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行情才是可交易的,对于交易者天天不停交易持明确否定态度。这个理念与作者实践感受完全一致,放弃否定短线交易的念头更加因此坚定。

操盘手交易成功涉及到三要素:市场理念,交易策略,心理素质。前两个要素关系到操盘手智商即认知水平,后一要素关系到操盘手情商,可以这样说操盘手智商情商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交易结果,期货交易结果是一定智商和情商结合的产物,没有人会否定这点,情商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某一次具体交易结果,还会对智商发挥带来影响。里费默交易理念包含这样的的思想熟悉,对作者思想影响很大,他评价:‘是里费默把我--一个正在走向一条通向地狱道路上的人拉了回来。‘笃行顺势交易理念

顺势交易是成功操盘手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而顺势交易之难使不少操盘手难于言说何者为顺势。作者在评价逆势交易时也没有过多谈顺势交易问题,仅将之视为逆势交易相对立概念。逆势交易分析带有事后验证性,只要将交易方向与价格走势比较即可理解,对顺势交易理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辩别势之所在很困难,尽管作者进行了大量交易,有丰富经验,但也没有很快理解势之所在,当然这其中与他过多进行短线交易有关。其次,作者市场理念也没有达到能理解清楚这个问题的程度,真正解决问题从知识方面讲是是作者接受里费默的理念开始的。解决‘势‘问题之后,作者基本上放弃了短线交易和逆市交易的做法,真正走上顺势交易之路。

讲修行,远离市场

谈到实践里费默交易理念体会时,作者提出远离市场的观念。需要注重的是,这个观念是一个操盘手交易策略明确、市场理念摆正之后提出来的,是对操盘手的新要求。远离市场从心理方面要求就是耐着住,做到这点修行就差不多了。修行是操盘手上升到高手层次的新要求。一般我们谈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不能不谈操盘手的策略和市场理念,只有在策略、理念皆正确的前提下,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才有真正意义,所以真正的期货高手,不仅思想熟悉过人,情感意志也高人一筹。作者经历许多教训之后终于明白这个道理,难得!他如此理解修行作用:‘投机者在金融领域的最终命运,深层次原因取决于一个投机者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一个投机者的人生修养和境界。‘

修行是什么,就是符合成功交易的要求的综合素质,成功的高手往往需要有两方面能力为别人无法企及,一方面是对市场有深刻理解,另一方面能洞察自已的内心,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修为。修行达到一定境界会是怎样的交易情感体验?再没有短线交易冲动带来的苦脑和迷茫,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畅快淋漓,交易业绩稳定上扬!



探索投机交易的本质和意义

被作者崇拜的里费默以自杀结束投机生涯有典型性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人选择结束生命的理由有多种。也不可否认交易失败加重了里费默的厌世情绪,因为他的人生事业选择是金融投机,曾因业绩突出感受到事业辉煌、人生辉煌。他临死前向世人说:‘我的人生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当然包括被视为生命的金融投机事业,他是在交易失败情形下选择离开人世的。

我们无法了解他的选择到底有多少成份与家属史有关,就他从事的事业来说,如此结束投机生涯是符合逻辑的,分析里费费死因意义就在这里。

首先里费默生存状态或人生状态令人堪忧。尽管里费默被公认为一位很有天赋的交易员,曾取得过空前业绩,但一个人不可能轻易在金融市场成功,其成功要求他负出相当大精力。曾经成功没有使他完全摆脱徘徊于得失成败之间、徘徊于地狱与天堂之间痛苦经历。

在早期金融市场,金融投机是一个十分个体化的事业,交易者更多要求与市场交流而不是与别人或外界交流,交易者的体验或感受难于和别人分享,长期以往使里费默形成了难于与外界沟通与别人交流的习惯,当交易失败而感到心力交粹时轻易走向极端。作者用‘独安闲地狱与天堂之间徘徊‘这样的话语描绘一个相对封闭的操盘手生存在状态是十分准确的,里费默就很典型。

其次,一个出名了里费默并没有给现实中的里费默带来最后荣光,他的出名确实得益于过去交易业绩,他的神话是:只有给他一只笔和一个报价电话他就能创造出金融投机奇迹。无数次失利之后他都能东山再起,他觉得自已掌据了交易的秘诀及市场规律,很自信地把经验告诉世人,让人代笔写了一本《股票作手回忆录》。这部书更使其声名远扬。然而这部书是否也中止了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经验方法的热情呢,人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后期交易失败不能仅归咎于他交易心理不成熟或有缺陷,他的方法或经验不适应市场变化也是很重要的。而且交易失败、财产缩水、生活窘境更使感到盛名即名实不符的压力。或许《股票作手回忆录》谈到的基本原则还是有效的,作为创造神话的里费默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成为一个自已编造谎言的最大受害者,反思一切,他最终得出‘人生失败‘的感叹。

里费默不幸结局使偶像崇拜者心中涌起莫名疼痛,他的结局引发后人深入思考金融投机的本质和意义。

金融投机没有一劳永逸。一次交易成功或过去现在交易成功不能代表将来没有失败,以金融投机为人生事业是一个与时间竞争的事业,必须笑到最后才是真正成功者,里费默没有笑到最后,他输给了时间。要在与时间中竞跑取得最后胜利,要求一个投机者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且始终意志坚强精力旺盛,不然就及早退出竞跑,这两方面里费默都没有做到。庆幸的是里费默的教训为其他人所汲取,《证券分析》作者闻名投资家格雷厄姆后来投资失利时放弃自已坚持的观点,选择教书结束投资生涯;另一位闻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也因精力不济选择激流勇退;当然也有在晚年仍活跃在金融投机市场上的,像索罗斯巴菲特等,这种活跃程度不能与其精力充沛时候相比,而且这种活跃以其不断学习进取、吸收新的市场理念为基本前提。

对一般人来说金融投机是很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是能让人在很短的时间暴富或破产。人们追求的是暴富,对可能破产的结局想得很少。在一个金钱观念已经深入人们细胞当中的现代社会而言,人们希望快速致富以实现生活中诸多梦想,不少人正像正年的科举制度下的举人进仕信仰读书一样信仰金融投机,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颜如玉‘的话改为‘市场中自有黄金屋,市场中自有颜如玉‘,穷毕业精力于交易以求一朝成名或暴富,这样的人生追求是有缺陷的。金融投机本身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事业,成功的交易需要操盘手有正确的市场理念、科学有效的交易策略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个性化事业的成功对一个交易者提出很高要求,而个性化本身又是一个陷井,它诱使操盘手既迷信个人的能力又使操盘手追求自我完善而放弃与别人合作机会,难于与别人分享喜悦,分担痛苦,轻易造成交易员人生观缺陷,生活过于单一。

其实金融投机个性化的背后是专业化和系统化,在一个交易个体身上很难达到成功交易所需要的所有要求,必须组合不同能力的人共同完成金融投机任务。将金融投机个性化转化为专业化和系统化,这是对金融投机本质熟悉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飞跃,也是避免里费默悲剧命运的又一重要途径之一。

后来的操盘手走理财之路、走基金治理之路,在人生理念及交易理念上非里费默所能比。基金治理公司是专业化的交易主体,基金经理交易的是大众的钱,与大众一起分享市场机会,而且交易过程专业化系统化,有专人完成不同环节工作。这是一个分工合作的交易团体,大家一起分享交易的喜悦也分担其中的痛苦,因交易带来的负面精神冲击力没有里费默大,事业成就感却极大满足。基金经理既有时间也有机会与外界沟通交流,操盘成功的同时,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还游刃有余地从事一些公益事业或者参加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充当社会活动家角色。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当今操盘手以基金经理为例,他们参与金融市场的理念方法与里费默有很大不同,他们不纯粹投机,注重组合和分散投资,投资的理性意识明显加强。

金融投机的专业化系统化已经成为潮流,金融投机不再仅是个人的事业,而是诸多人共同的事业,这股潮流使金融投资更加大众化,人们乐于接收其中的成功,成功的操盘手或者基金经理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更宽广的伸展才能空间,更好的人生价值理念,更大的成就感,这样的人生境遇足于投机限制。里费默应该羡慕时代发展所带来新一代操盘手的一切,后悔自已生不逢时,并为自已的教训被后人所汲取而感到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