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技术分析>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之一技术分析可信吗?

--------------------------------------------------------------------------------
  市场行情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方面的重要构成。历史上有商品交换的产生就有基本分析的存在,因为买卖双方(非凡是中间商)为了赢取更多的利润,须把握相关的信息(尽管当时没有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与商品数据。由于时代的久远我们已无法考证谁是发明、应用"基本分析"的第一人,当然,假如不是为了沽名钓誉的话,考证它实际上毫无意义。尽管基本分析也有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时候(这是它的客观性,否则假如大家都正确,那么谁赔钱?),但料想,正常的交易者,不会怀疑做现货买卖时须进行某种形式的"基本分析"的必要性吧!否则,它一定是一个终遭市场淘汰的"自以为是者"。


  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尽管是市场的高级形式,有别于现货市场,但它是由现货市场发展而来的,它的基础仍是现货市场。因此,做期货交易进行基本分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不应该怀疑其必要性。而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基本分析来帮助我们的入市交易(本文暂不作详谈)。

  市场上,对"技术分析是否可信、有效"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归纳怀疑论者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分析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缺乏"某种理论、方法的论证",缺乏理性分析与科学依据。

  2.技术分析伪信号经常出现,因此准确率、可靠性较低。

  3.价格变化本身的不确定性决定与随机性决定是技术分析是"画饼充饥"。

  4.历史不会真的重演。

  5.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等是"闭门推出床前月"。等等。

  限于篇幅,这些具体的对技术分析的"置疑",我们会在未来做进一步的讨论分析。但从总体上看,笔者认为这些"置疑"的本身是值得置疑的:

  首先,它们缺乏正确的世界观、熟悉论与方法论,即缺乏对市场现象的哲学思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上任何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的特点)。而"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我们经常所谈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假如你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否认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期货市场的价格运动同样是有规律可寻的。由于规律具有客观性、本质性、必然性与重复性的特点,所以,技术分析科学前提,已在哲学上首先得到解决。

  关于规律的熟悉,我们的确需要依靠哲学来加深我们的理解。有些规律我们没有熟悉到并不等于它不存在。比如,人类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围绕太阳转"是在哥白尼之后才确立的。比如,有些规律是暂时或未来相当一个阶段无法得到理论推理非凡是实证的,但不等于它不存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轨道"就是一个规律,但它每年围绕太阳转的轨道都是一样的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假如以银河系中心来定位的话,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轨道"永远都不会在"同一轨道上",但能说它"没有规律"吗?!

  因此,关于技术分析的"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其次,缺乏对技术分析的本质的正确熟悉。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如基本分析是为交易者提供影响现货供求的基本面数据,而技术分析则是对交易者交易行为的数量化或图表化的显现。交易者(非凡是一些主力机构)之所以产生那样的交易行为,与其基本分析的结论与预期是密切相关的(非凡是在要害价区时)。因此,技术分析在本质上并不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一座"空中楼阁"。假如你承认基本分析是客观而有效的,就不应怀疑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其三,关于具体技术工具的运用,缺乏辩证思维与创造性。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强调,在商品期货市场,尽管我们交易的合约是"虚拟的",但合约标的物仓单却是物质的,我们交易所用的货币实际上也是"物质的"(劳动的结晶--其他衍生品市场交易所使用的货币也是一样),因此,市场价格运动实际上是具有物质运动的一般特性的,所以,力的合成与分解、几何及抛物线运动、惯性运动以及数理统计、概率分析、杠杆原理、黄金分割等物理、数学和其他方面的原理都会得到体现与运用。非凡是图表中能够反映交易者心理力学的现象的存在,更为技术分析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实证研究,但正如"地球围绕太阳转"一样是有规律可寻的,不能因为我们的无能,而怀疑它的存在!

  总之,行情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单一工具指标有其局限性,而共振与背离分析是必要的,这正是期货市场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就一些具体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关于期市行情分析的思辩之二:期市如棋局局新

  有关期市行情分析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向大家学习、交流的目的,笔者才将一些浅见与心得拿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因此,非常感谢大家的回应、批评与置疑。不过,许多问题的讨论还刚刚开始,耐心也许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讨更有帮助。

 笔者此系列讨论文章之一,虽以"技术分析可信吗?"之题目出现,但文中内容可谓明确无误,技术分析不仅可信,而且还有着充分的哲学依据,这也间接证实了技术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凡事首先解决理念问题非常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市场理念与思维逻辑,对行情分析结果的影响处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即使是程序化交易,也离不开我们聪明能力的注入,因为交易系统也是人"编"的。因此,有关哲学领域的方法论、熟悉论,对于我们对市场现象的熟悉,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相反,却是我们不能不借籍的思维工具。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沽名钓誉。

  笔者是"技术分析有效论"的坚定支持者,许多朋友也许会用大量的事实来置疑笔者:"技术分析有效"为什么占多数的分析结论不能准确应验?这里就存在一个关于这个课题的"熟悉论"的问题。可以说,"个案的分析结论"(尽管往往占多数)不准,并不能够在逻辑上证实"技术分析无效"----因为真理并不是投票所决定的,真理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二·八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世事如棋局局新",期市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技术分析结论经常不准确,而置疑"技术分析有效"。技术分析方法就像"棋谱"一样,说它是科学推演也好,还是经验总结也好,他的实用性是不能怀疑的。但靠背棋谱而机械地下棋行吗?因为对手不会照棋谱走,况且,天下没有万能棋谱,因此,在基本理论素养修练的基础上,必须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够正确应对。而且,不同的棋有不同的下法。对手不同,理念不同,聪明水平不同。这些都导致在具体的对局中又牵涉"方法论"的问题。因此,真正从事行情分析、投资顾问的工作,舍弃复杂而"简单"应对,怎么能够"分析准确"呢?

  同下棋一样,因为对手下棋思路的不确定性,你提前设计好的路径,必须在对局中作出调整(除非你有实力操控局面),因此,行情分析也是一个在市场价格运动过程中需要于局部做动态调整的工作,不能以表面现象去推论"技术分析无效",而慨叹什么"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不可否认,从市场实际的动态发展过程看,技术分析的猜测结论经常"无效"。然而,"此无效"却非"彼无效"!"此无效"是正常的猜测偏差,可以在市场运动过程逐步、及时加以调整,而"彼无效"则是完全否认技术分析的作用及有效性。就像不能完全照搬棋谱,但棋谱的指导作用不可否认一样,"期市如棋局局新",我们要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就不能是技术分析的怀疑论者,市场价格运动"不可知论"者,而去"瞎子摸象";也不能成为形而上学者,而完全盲从、机械应用技术分析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聪明劳动,需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市场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为我们技术分析提供了客观的前提;市场运动发展的多样性、条件性,为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技术分析活动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基本分析:永远的缺憾?!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之三  

  市场对基本分析方法的置疑与批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技术分析派(以墨菲为首)更是如此。可笔者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非要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加以割裂,而不是将它们"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辩证法的熟悉论来看,基本分析也好、技术分析也罢,它们各自必然地既有所长、也有所短;既对立又统一;既互相制约也相互联系与影响;……。总之,对一个成熟、有效的行情分析系统来说,它们是一种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期市行情分析的方法论来说,基本分析属于定性分析,技术分析属于定量分析。而"决策猜测学"的基本原理则表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则是不可偏废,也不能互为取代的。

  因此,对于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也同样),我们应持有一个客观的态度,既要明确它的地位、优势与作用,又要知道它力所不及之处。也就是说,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所以,我们是在这样的一个观点与原则下来看待基本分析的:它有着它自己永远也改变不了的缺憾,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抛弃它(实际上,对待技术分析同样如此)。

  当然,不同的投资者类型、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的投资计划、不同的投资市场,不同的市场价格运行区间,对基本分析方法的使用,也有所不同。这正是市场行情分析的复杂性及内在规律性所要求的。

  基本分析更多地被用来进行"中长期的市场趋势方向"的分析的,因此,假如不是各种机构、基金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或是套期保值、套利交易,仅依靠基本分析尚无法解决以最佳时机、点位出入市的问题。即使是上述机构投资者,也必须在基本分析的基础上,依靠技术分析来策划最佳的交易方案和风险控制方案。

  因此,说"基本分析是经济学家的事",未免过于将基本分析"神秘化"。这种逃避主义实际上使纯粹的技术分析派将自己陷于自我设置牢笼中,不能自拔。不过,基本分析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有人认为,"基本分析通常就是靠消息、新闻来进行,甚至说白了,基本分析者所做的一切就是'炒消息'--利多或是利空。这样,消息是否灵通就是要害因素。因此,基本分析者就分出'三六九等'"。这种观点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实则不然,因为这些消息大多只是短期因素或局部因素,它对市场总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是怎样的,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与综合分析。'炒消息'更多的是短期投机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分析所为。

  可以说,价值规律是市场价格运动的本质性规律,供求关系规律实际上是从属于价值规律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未来做进一步的展开讨论)。因此,在理论上,基本面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市场中长期价格运动内在的本质性动因,尽管技术图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价格运动状态,但它只能是一种价格运动的表象。我们要解释它、并进一步分析猜测它的趋势,必须以理性的基本分析来加以共振或背离的支持,同时给出真正的理由。

  我们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要依靠本质来正确解释现象。由于影响价格运动的基本面因素往往是复杂而方向不一的,因此,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事物的性质),这也是同样是在做基本分析,而不同的分析者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的原因之所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主次矛盾、主次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假如能猜测它,则水平就更高)。

  基本分析的缺憾是需要技术分析来补充的。比如品种市场的长期或短期价值线,则完全可以选择一条某种周期的移动平均线来定位。而价格运动区间也可相应确定(大家不妨一试)。其实,当前的国际市场,许多的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已在互为利用。一些大型投资公司或代理、咨询公司,不仅有自己的大量的技术图表、程序交易数据,而且基本面的长期实际数据也相当充实,并制成技术图表来用以进行市场的分析猜测。

  基本分析有缺憾,这是客观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重要的是,你怎样去克服它--这是你区别于他人的要害,也是许多投资交易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供求关系分析:并不仅仅是相关数据的简单对比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之五

  市场在进行基本分析时大多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对某一品种的供求关系分析仅仅理解为简单的相关数据的比较。表面来看,似乎他无可置疑,而实际上它会使我们陷于对基本分析产生误解的境地。

  这里让我们先看一组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2001/2002年度全球大豆产/求猜测值为18067万吨/17994万吨,差值为+73万吨;2002/2003年度全球大豆产/求猜测值为18449万吨/18999万吨,差值为-550万吨;2003/2004年度全球大豆产/求猜测值为20015万吨/20167万吨;差值为-152万吨;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产/求猜测值(9月份报告)为21672万吨/21518万吨,差值为+154万吨。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那就是4年来全球大豆生产量与需求量的差距一般都在正负200万吨以内,仅有2002/2003年度为-550万吨。而在这4年中,CBOT大豆却经历了从410多美分暴涨到1000多美分,之后又狂跌到500美分的惊人历程!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今年初美国农业部曾一度猜测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产/求猜测值为22849万吨/20758万吨,差值为+2091万吨,曾猜测结转库存创历史记录,大豆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但CBOT大豆却没有见到400美分的前次熊市底点(仅刚刚跌破500美分)。

  从这一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局部的阶段性价格走势的确与当时的供求关系(及对未来的供求关系预期)有关,但市场较大的价格周期循环显然还受制于其他更深层次的市场因素的牵动,简言之,市场的价格运动还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还有其他的引力在共同发挥着复杂的作用。比如,社会平均价值(及平均成本)线的周期性运动,就是某品种价格运动的重要牵制力。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又随着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样,地球在宇宙中的绝对位置,并不仅仅取决于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假如我们能够领悟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对基本分析的误解就会消除,同时,我们还会深刻熟悉技术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技术分析对复杂的市场价格运动的整合能力。

  当然,在具体的技术分析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对未来的多种选择,这时,正确而有创见的基本分析,会为我们对趋势方向选择的困惑,提供一个"红外线望远镜",使你能够做到"不被浮云遮望眼"。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之六趋势分析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

我们曾谈到,期市行情分析主要解决趋势方向、趋势运动幅度(空间)和趋势运动速度(时间周期)3个问题。
尽管这3个方面的问题都非常重要,但我们最基础的,或者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则是对“趋势方向”(上升、下降和横向振荡三个方向)的分析与判定(包括趋势反转)。
是什么在推动市场趋势的产生与发展,你可以说是某一基本面因素(如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主流偏向、市场预期与从众心理等等),但这一因素到底对市场价格运动有多大影响?这不是基本分析所能够很好解决的。正如《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墨菲著)一书中文译者丁圣元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能判定趋势的反转,趋势分析就完全没有意义”。这个论断也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你假如不能判定一个趋势在何时、从哪里开始,并在在何时、何处结束,你就无法获得投资活动的成功。这也是许多人认为自己“趋势看对了,但没有赚到钱”,甚至赔钱的真正原因。
因此,趋势分析最终还需要利用技术分析这一工具。而在技术上谈趋势就不能回避“趋势线”(上升趋势线是由依次弹升的价格低点连接而成的,下降趋势线是由依次下降的上冲高点连接而成)的问题。
市场上许多人对趋势线的有效性、科学性(原理)提出了置疑。认为“它只是经验总结,并不令人信服”。其实,许多“经验总结”虽然暂时不能阐释某些问题的“原理”,但不能说它“不科学”,因为许多概率分析、统计分析都是属于“经验总结”的范畴,能说它“不科学”吗?
其实趋势线有它内在的、丰富的涵义,它为什么能够成为支持线(上升趋势)、压力线(下降趋势)?这首先与市场价格运动的某些重要的高点或低点的阻挡或支撑有关。假如再考虑到在每次上升或下降趋势运动,回调或反弹动能的不断衰竭,那么,趋势线则体现了力学与几何学的许多原理。这可以说是勿庸置疑的。
当然,“一把尺子闯天下”是不现实的,一条线也不会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变通、丰富、完善“趋势线理论”,则是我们能够真正熟悉市场的“不二选择”!比如,我们需“优化趋势线”,或用某种周期的平均移动线来验证它;结合形态分析判定趋势反转;结合波浪理论进行趋势线修整及判定趋势反转(4点反转法则);结合扇型原理使用“三条趋势线”及判定趋势反转;等等。“趋势线理论”是基本的理论,只有演绎它,才会发挥其真正作用,才会修正它的缺陷。
这里,需强调的是:趋势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之分。在大多时候,三种趋势之间的方向是相反的,“趋势线”在不同的投资者眼中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非凡注重的是,你追求的到底是“哪一个趋势”。
方向错误,一错百错!趋势方向弄清楚了,再解决好涨跌空间与周期的问题,投资成功才有把握。

期市行情分析思辩之八

  走势的波峰、波谷为什么会具有支撑或阻挡作用

  在市场趋势分析及涨跌幅度的分析猜测中,原有走势的波峰、波谷对后续走势具有支撑或阻挡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绝对不是技术分析师们的"假想"。尽管许多有关技术分析的著作,往往只是强调它是"经验总结"--实际上,我们从各种走势图上,也的确发现这个"经验总结"是成立的。当然,不会是绝对的,但它确实是"真理"(相对的)。

  但市场上许多人对此(非凡是它的内在原理)表示怀疑,如《大师的命门》一书的作者就认为"趋势的波峰和波谷不具备支撑、阻挡作用"。在实际图表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它发生的概率起码小于1/3(----而我们在作投资与交易决策时,风险/收益比小于1:3时,就应尝试进入市场交易操作)。

  笔者曾向几位国内外资深市场分析师求教,问他们为什么许多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没有人去做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阐释。同时,也想聆听一下他们在这方面的高见。尽管他们并没有给我一个满足的回答--或许他们不想公开自己的市场分析"秘诀",或许他们也表达不清楚。但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尽管是"虚拟的",可它同样是物质的。它的运行规律,同样可以用现代科学的一些理论作出解释。许多技术分析方法绝不是在"画饼充饥"。

  书归正传,市场走势的波峰、波谷为什么会对后续走势具有支撑或阻挡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也许会给我们找到一些"依据":

  从中短期走势看,由于期货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所规定或影响,某品种市场的波段走势已经被几种可能所限定。因此,在某一波段的高点、低点,必伴随一定交易量的止盈单(到计划目标获利平仓)、止损单(资金治理、风险控制)的出现。某个高点或低点标志着一段行情的开始或结束。说走势的高点或低点的支撑、阻挡作用是"市场心理的反映",这只是对此现象的浅层熟悉,而实际上它却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在机理。

  从长期趋势看,则是商品价格围绕社会长期平均价值线的回归波动。如30多年来,CBOT大豆价格基本都是在400美分--1000美分的区间内波动,其长期平均价值线在700美分左右。也许有人会说,30年来物价指数在上涨,其价值线为什么是在水平运动?笔者分析的原因是30年来,因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美国大豆的产量正好翻了一番。

  假如我们采用某种周期的移动平均线(非凡是某种加权移动平均线)来代表某种周期的趋势线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市场走势的波峰、波谷对后续走势具有支撑或阻挡作用",被移动平均线修正以后,是非常具有可靠性、操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