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基本分析>

新经济时代的货币异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多研究问题,须不忘主义;要研究问题,更须坚持主义。这是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仍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所谓坚持主义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但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马克思的只言片语,更不是在马克思著作中断章取义,而是指:经济学或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仍要遵循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

什么是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有一个现象值得注重: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有一个国家给予马克思主义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中国;但也有一个国家有着越来越多的人视马克思的语录和书本为“废话”,“空话”,并从根本上怀疑马克思主义,它也是中国。这是因为马克思著述中的许多经典式的理论分析和结论,包括马克思自己非常看重的理论贡献——剩余价值理论和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一直被中国人当成了神圣的教条,而当这神圣的理论光环被历史进程折射得有些扭曲时,很多人就把它一下从神坛扔进了“垃圾桶”。从把马克思当神,到视马克思为鬼!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生存还是毁灭》一书中断言:中国未来可能爆发重大危机的最大隐患是整个民族已经“没有信仰或正在丧失信仰”——个人(大多数人的信仰危机)没有精神追求,民族没有奋斗目标(政治理想)——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丧失信仰,什么也不信?实际与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熟悉发生逆转有很大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一直是谨言慎行,甚至是遮遮掩掩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大都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在逻辑。比如我曾经与国内一位闻名的经济学家探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强调今天我们研究货币理论和经济学的所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仍然不能脱离马克思所反复剖析并作为立论基石的新的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元素。这位经济学家劝诫我: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今天已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理论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又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这后两个理论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好不轻易才抛弃或回避的理论。

非常遗憾,这位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之理解也简单化了,正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这样简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从盲目崇拜到彻底抛弃。【】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根本不是被人们误解的所谓: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是劳动——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的解放,这个逻辑顺序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论述的重点,实际就是劳动和劳动者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有什么新的意义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具体分析了150多年前劳动与资本尖锐对立的状况,指出劳动者出卖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换过程仅仅得到了必要劳动部分的补偿,而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所掠夺,劳动力的价格低廉与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成反比,劳动者大军向赤贫状态的滑落(绝对贫困化)与资本家集团的穷奢淫欲成正比。由此引起无产阶级阵营与资产阶级集团阶级斗争的长期化、尖锐化,直至爆发全面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会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相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这个推理的结论部分似乎没有被历史后来的发展所证实。现在世界上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剩无几,共产主义似乎更是越来越远,有不少人因此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种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因为所有“与时俱进”的理论都是从敢于怀疑开始的。马克思不是神,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神檀上的王冠。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正统理论家还在为马克思做绝对真理或神圣无暇的辩护,他们不顾历史现状,不敢对马克思的理论做具体分析,不承认马克思和他的理论有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他们以为,只有维护了马克思的神圣地位,才不会动摇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才是在真正继续马克思主义的衣钵。其实,这种空洞捍卫的结果恰恰适得其反。

社会科学不是物理学或化学(连物理学、化学的许多经典定理也已经被不断证实是有缺陷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绝对逻辑——定式。实际上马克思最反对的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劳永逸企图,他在强调《资本论》的批判性时引用了一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它的评价(马克思认为非常恰当):“有人会说,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规律,不管是应用于现在或过去,都是一样的(当然也包括未来)。马克思否认的正是这一点。在他看来,这样的抽象规律是不存在的…… 根据他的意见,恰恰相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生活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定的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旧经济学家不懂得经济规律的性质,他们把经济规律同物理定律和化学定律相比拟….”(《资本论》第二版跋23页)。

任何伟大的思想家都不可能准确预见历史进程的时刻表,并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使他们的理论或揭示的规律不全适用于以后的时代。假如说,有一种理论的生命期更长,更能得到后人的尊重,那绝对不是这个理论的结论部分,而是这一理论的推导过程及逻辑关系。

这就是我强调要继续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的真正意义。

而继续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的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所推导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已经不适用于新的时代?是时代变化了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元素异化了?是时代变化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元素异化,还是马克思在150年前对这些基本逻辑元素挖掘分析的就不彻底,没有发现或预见它们存在异化的可能呢?

在《生存还是毁灭——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中我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逻辑元素在新经济时代的异化过程,解说了马克思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劳动——商品——货币——资本(其中最基本的是“劳动的异化”,最典型的是“货币的异化”)这些基本逻辑元素会一点点异化,以及它们统统异化后所展示的新的时代规律。

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马克思《1844年阶级学哲学手稿》第69页)劳动第一次被异化的过程就是劳动不属于自己,或必须“奴隶般服从社会分工”。当劳动再一次地属于自己,或能够为了自己而劳动,就完成了第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也是一次异化。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否定,没有在更高起点上为自己积累私有财产的劳动,就不可能再完成第二个否定之否定——即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者不再为谋生、不再为自己而劳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两次被异化的分析和研究,构成了货币异化理论和新的产权理论的基石。(参见《生存还是毁灭——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

货币异化是因为劳动异化引起的。即使时代变了,货币融通的(包括其他经济规律)规律仍然要受劳动价值规律的支配,这一点不会改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必要劳动中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及其分配形式都在起变化,从而导致受劳动异化影响的商品、货币、资本这些构成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元素也在静静地发生异化,这个异化的过程在新经济时代出现了质变,出现了一系列我们必须正视的新规律和新秩序。

熟悉并承认这些新规律、新秩序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新经济时代?因为只有明白了新经济时代与以前经济时代的不同,才能够明白为什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或不断异化。假如说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初期,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价值及运作方式;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中期,马克思却分析了资本主义之所以不能存在和持续运作下去的原因;而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后期,凯恩斯又神奇般地挽资本主义的“破车”于既倒。那么,货币异化理论则属于新经济时代,属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它指出了现代新型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必须历经市场经济洗礼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经济理论依据。



什么是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创新劳动引领劳动价值比较的时代。它具有许多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所没有的产业和时代特征,比如:科技创新速度和频率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和共享的程度前所未有,产业创新与淘汰忽然加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分离,经济全球化使人类合作成为时代主题等。但它并非是人们所说的所谓知识经济或高科技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性化时代,是平民化与个性化时代,是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可以创造财富并使已获得的财富能够保值增值的时代,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加深理解,为什么说新经济时代是创新劳动引领劳动价值比较的时代。【】

创新劳动中既包括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更包括了经营治理和从事信息分析(劳动)的创新。资本劳动化与劳动资本化在这个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创新劳动不仅会对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运营周期和治理方式进行革命式改造(引发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不仅会使虚拟经济完全独立于实体经济,不仅会发生贸易和资本的国际化以及劳动价值比较的全球化,更重要的逻辑结论是:劳动本身在创新过程中会得到升华,劳动最终将不被“物”所束缚,人们在劳动中将真正体会到自由和快乐—资本主义会发生向高级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只有通过新经济时代的漫长过渡才能在大多数人都有产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当然那还十分遥远。

货币异化理论实际是传统经济理论的又一次异化。传统的经济理论之所以有重大误区是因为有时代的局限:在旧经济时代,知识劳动不创造价值或没有通过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去实现价值;第一、第二产业是价值创造的唯一主体;第三产业不被承认其在价值实现循环中的作用;第四产业更没有出现的可能。而在新经济时代,不仅农民和产业工人已经不是创造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主力军,而且专门从事实体经济的产业也不是财富创造的主力军。以新经济发展最典型的美国为例,1948-1969年,对于生产率的贡献率来说:劳动要素占32.50%;资本要素占19.75%;综合要素占47.75%。日本1952-1971年同样数据为:劳动要素占21.00%;资本要素占23.84%;综合要素占55.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治理出效益”、股份制、第三产业、第四产业、虚拟经济高度兴旺、非凡是信息分析能够创造财富等,这都不是马克思之前和马克思后面的许多经济学家可以想像的;即使劳动本身,今日的“白领”、CEO、信息分析和处理等高技术含量的劳动,也不是旧经济时代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可以比拟的。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新经济时代大不一样。这就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会把他的理论注重力聚焦于“阶级斗争”的思辩里,却没有发现科学技术、经营治理、资本运作、信息分析和处理等可能对经济和社会所起到的巨大改良和推动作用?这其中,即有他深深地同情工人阶级的原因,更有他所处的时代,把握新知识和科学的人不是劳动者,没有用知识劳动去进行价值交换,以及资本与劳动完全割裂等原因。实际上,马克思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也有过深深的怀疑!为什么《资本论》第三卷被他搁置了十年,临死也不再写(仅仅做了资料预备);为什么恩格斯暮年要说“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不应该被当作原则。这是值得思考的。

即如此,我们继续守着恩格斯暮年已经认定的“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当作原则,显然是一种“愚昧”或有意将科学变为宗教。

货币异化理论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它是突破当前理论瓶颈的最好选择。

什么是货币异化?货币异化理论想说明什么?货币异化是对货币与商品价值、劳动价值的直接关联性大幅度降低、货币价格(价值变化)浮动对经济的敏感性也大大降低等许多新经济现象的哲学思考。为什么货币对经济的敏感性会大大降低?新经济时代到来了。这个时代除了劳动的异化外,还具有三个与劳动和货币相关的鲜明特点:一是除了少数稀缺的资源类商品(这种商品个人无法储备)存在升值的可能外,大多数商品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贬值(实际是过去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贬值);二是创新劳动不断地、且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创造出超值的劳动价值(超额劳动远远超出一般劳动,以至无法比较);三是信息分析和处理成为越来越独立的产业,不仅能够创造财富更使财富变成货币资产后能够保值增值。

新经济时代有很多货币现象是旧经济时代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比如:货币贬值会促进出口?美元贬值了3年,跌幅平均40%,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却持续扩大。相反,欧元升值了3年,贸易仍然是顺差;又如,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就业?中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失业率却越来越高;再如,一国的货币价值一般直接与国内物价相关,而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国际货币的比价变动除与国内少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相关外,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不主要受本国汇率变化的影响(汇率变化只对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还有,一国的经济若持续增长,其货币必然升值?中国的经济在25年中平均增幅高达9%,而人民币的币值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幅度却很小,在大多数年份甚至贬值。美国在近3年中经济发展速度远远地超过欧、日,而美元对欧元和日圆却贬值30-40%(实际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对货币贬值的容忍度更强,相反,那些经济发展不快的国家最怕货币贬值的乘数效应)。按照传统的劳动——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逻辑推理所形成的货币理论无法解释今天的货币现象。以前是今天挣钱今天花,只能靠抑制今天的消费来增加未来的储备,所谓节衣缩食,“忍欲蓄财、以备不测”;现在则是今天挣钱明天或后天花,在社会普遍达到温饱线之上的对过度消费的主动抑制,为远期消费而(不是不消费)主动储蓄。所以,新经济时代的劳动异化了,货币价值也不与今天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直接挂钩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当然也要异化。今天的货币价值含量中已经不仅仅包含与现实商品等比的劳动价值,还必须包括可与未来商品交换的劳动价值;也就是说今天的劳动不仅仅要与今天的劳动做比较,进行价值交换,还要储备起来,并与未来的劳动进行价值交换。由于一般商品的远期储备功能大幅度降低,今天的劳动不可能用商品作为保值手段来与未来的劳动相交换,货币就成为资产(财富)储备的最佳或最多选择的方式。又由于凡是未来的都是预期的,凡是预期的都会虚拟的,转为储备的货币必然也必须虚拟化。因此,当货币价值或功能“分裂”为为现实消费计价与为未来储备两部分后,经济也就彻底地分割为现实与虚拟两部分。由于过去创造的劳动价值不立即在现实的经济中进行价值交换必然迅速贬值,而转为虚拟的储备货币后,为了使这部分劳动价值不贬值或增殖,就需要另一类人的专门劳动。实现虚拟经济中货币价值保值增殖的劳动与现实经济中创造价值的劳动具有同等意义。金融产业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从事专业的信息分析和决策,并最终使金融产业成为第四产业的道理也就在这里。这就是货币异化的简解。【】

货币异化是基本理论,是经济哲学,它必将形成体系性的思想洪流。

对大量经济现象进行哲学思考之后,当然地要提出对当代重大经济学问题的宏观建议及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货币异化理论可以直接衍生出以下致用的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理论定位;创新劳动对价值比较的引导;劳动与资源共同决定财富增长;货币先行理论;储备优先理论;鸡尾酒式外汇资产储备与投机平衡理论;两个或三个水库理论;第四产业逐步形成理论;虚拟经济的波动加剧与积极平衡理论;通货紧缩危险大于通货膨胀危险理论;环境成本与资源附加费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理论;新经济和全球化将延缓甚至避免老龄化等理论;现代产权理论,以及银行业为什么要混业经营及金融理财产品的行业市场风险规避理论等等。

在所有经济学语言中,货币语言是目前认同度最低的语言。关于货币与商品和劳动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说不清楚(或被许多经济学家所遗忘)货币的价值和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比较更是经济学家公认的难题。谢平先生不久前放言,中国的经济学家至今没有人对货币理论做出过贡献。他说的对,在传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束缚”下,货币理论不可能有发展;但是,当我们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逻辑,并按照这一逻辑重新探索下去之后,货币理论研究一定会豁然开朗,不断出新——也许他没有看过《生存还是毁灭——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