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金管理>

基本分析与风险控制杂谈—重读《成事在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04年下半年我在MACD论坛和一个波浪高手探讨止损问题。此公技术上很有一套,我也确实在他那里受到启发,学到了东西。但探讨止损的话题却令他大为不快,更是遭到了据称是他的忠实学生的某网友的讥讽和嘲笑。今天,当我接受WSN老兄的推荐,又一次读了《成事在天》一书中关于归纳法问题的有关章节时,还想就基本分析方法有关的止损问题,与长阳的基本分析高手探讨一番,不知是否也会遭到高手及其弟子们的板砖。不过即使如此也还是要切磋一下,谁让我们是网友而且还是长阳的书友呢!

一些人根据基本分析的方法得出某商品期货当时的价位处于底部的结论。例如大豆,4月26日的收盘价为2682(07年1月到期合约),据说国内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进口成本大约就在此价四周不远,故可将此作为底部而买入。而另一些市场操作者却并不认同这一结论,双方较量的结果,市场数月内继续向下运行,下跌了100多点。这一点也不希奇。即使同是基本分析者对于是否是底部的观点和行为也不是高度一致的。这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应该承认,在生产成本或历史低点的价位作多头,从较长的时间框架来看赢的概率确实比较大。但是我们这里要考虑的是风险的控制问题。“一件事不管多频繁地获得成功,但假如失败一次的代价太沉重,那么它就没有意义”。塔勒波管他叫“欹斜问题”(p10)。当然假如仓位很轻,这100多点的损失并不算什么。问题是假如你没有止损措施,果真是“什么都不想,跌就随他去吧”。那么即使是轻仓也仍然不可取,阴沟里翻船的事,也不是没有。【】

《成事在天》是一本好书。塔勒波在书中对概率的本质和归纳问题的深入讨论,展开了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对风险的熟悉。投机市场上对概率和统计真正有一点了解的交易者,通常对历史性的结论都会有所保留。因为无论你根据的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也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底部尤其是所谓历史大底都不是事先可以准确判定的。换句话说,谁也无法根据过去的信息作出准确判定来消除未来的这种不确定。归根结底,这样的统计结果都是归纳性的结论,先天就有逻辑上的缺陷,不能排除意外(黑天鹅)的出现。因此执着于方法的高下之争没有任何意义。倒是“仓位的控制”和“止损”必不可少,不容忽视。每个人的资金量不同,可接受的风险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会相同。那种认为止损仅仅是图表分析者的事,而与基本面分析者无关,或曰价格已经跌到生产成本四周,因而可以高枕无忧地买进无需止损必然获利的想法,实在是对基本面分析方法的误解。这和“零风险”的思路如出一辙,在理论上都犯了把归纳结论等同于演绎结论的错误,在实战操作中并不可取。国内国外的商品期货市场都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价格跌到生产成本之下或跌穿历史底部而继续大幅下跌的情况。这里不说1939年国际糖市场价格崩溃,每磅食糖的价格最低跌到过1美分,就说1984年的美糖期货,跌破6.4美分/磅 的历史大底之后最低见到了2.3美分/磅,这个价位已经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国内的生产价格,最终导致在历史底部四周买入的投资(投机)者们大幅亏损以致纷纷破产的事件。严格地说,任何人都不能确保自己不会碰到这种情况,要害时刻唯一可以拯救自己的就是平常养成的风险意识和时刻系在身上的保险绳——那就是“轻仓”和“止损”。

我认为,投机生存的要害不在于方法是高级还是低级,是复杂还是简单。重要的是你的风险控制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切实可行并留有余地。“切实可行,留有余地”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就交易系统来说,风险控制部分的含金量要大大高于入市技巧的含金量,很多人不可理解,不以为然。但我一直认为,只要还在投机市场操作,就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必须量力而行,小心翼翼。

很多机构尤其是自认为可以呼风唤雨的大机构,他们有非常优秀的决策者和操盘手,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趋势行情过后,他们碰巧没有活下来。表面上看他们是死于外在的“非理性”因素,实际上他们是死在自己的手上(内在因素)。他们有高学历的分析专家,他们所占有的基本面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比起你我不知强上多少倍,但还是不能幸免于难。这个问题我在很多年前就和一些机构的朋友探讨过。结论还是在于风险的控制上。一个人(机构也一样),分析和操作的能力有大小,资金和信息的背景各有不同,这都不是最要紧的。一样的市场,一样的黑幕,小散户只有一万元,投机市场玩了十几年还在玩,大机构坐拥数亿资本,呼风唤雨,结果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原因何在?小散户能挑100斤,平常只挑50斤,大机构能挑五千斤,却经常去挑五万斤(有时候是骑虎难下,不想拼也得拼) 他能不闪了腰,折了腿吗?道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有一个不算远的亲戚,早年去美国求学,拿了金融数学的博士后学位,在美英两国的金融界跳来跳去干了十几年,去年又从德行(英国)跳回JP摩根旗下的投行做基金经理。据他了解的国外成熟的投资机构包括基金,在某一个市场某一个品种上的投入往往只占其总资金量很小的一个份额,而且都有明确的风险界限严加控制。而那些出事的机构,大都是在某一个市场某一个品种的仓位投入上大大超过了市场的安全容量界限,因而最终导致风险失控,成为众矢之的。黑幕哪里都有,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教训不在于有没有黑幕,而在于是否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软肋免遭致命的攻击。

百年来,市场让那些漠视风险,超能力运作的人(或机构)交了一次又一次极其昂贵的学费,也让在止损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掉以轻心的朋友(例如前面提到的波浪高手)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而你我又从当中学到了什么呢?